在雜誌上看到葉忠宜的專訪:
他隨時抱著「命不久矣」的心態,是想到什麼就先去做的人。「可能人生不同時期的經歷,都影響了我看待事情的方式和行為模式。」2018年母親過世,他驚覺人走了的那一刻起就什麼都結束了,縱然有再多 「以俊如何如何」,都成了空談。所以那時他做任何決定都很衝,「如果生命結束,我對未來的想像會直接歸零,不如好好規劃『近未來』的事情。」
這兩年來我自己也是抱著類似的想法,過著類似的生活,只是自己持續在消化,還沒有把這些想法訴諸文字。
人生到了接近40歲,如果要有問題,也是這之後要開始出現,在身體出了問題之後,很多觀念真的改變了。一開始打擊很大簡直天旋地轉,想哭。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,人不見得會因為身體出了大變化而有大改變。而隨著時間的經過,一天一天的想,確實人是會變,潛移默化的改變,想法改變,作法也跟著慢慢改變。
不論是我或是身邊最親密的家人、朋友,人生在世都是一天天接近那最後一天。正常來說那天不會來得太快,但當然也有可能說來就來。
如果生命結束,對未來的想像確實會直接歸零。
這也是一兩年來我持續在思考的事情。如果人生就是這麼短,隨時會結束的情況下,……
要用什麼方式去度過接下來的日子?
要跟誰一起度過?
要做什麼?
我想做的是什麼?
還有多少未來?
要怎麼做,才能在離開的那天,會覺得,人生這樣可以了,有遺憾、但沒有太多遺憾,可以用比較輕鬆自在的心情離開?
以上各種問題是要好好想想。雖然沒有那麼急,但不想清楚的話,終點也可能隨時近在眼前,到時還留有太多遺憾,應該是後悔莫及,可能會走得很不愉快吧。
說白了,有很多事情,在做決定的時候,是想著「以後我可以用得到、為了以後做準備。」可是這個以後如果沒有剩下很多的情況下,還要為這所謂的「以後」保留多少?想做的事情,是不是排除萬難就該立刻去做?
你還有很多未來等著去享受?你確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