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categorized

71st Zeiss Batis 135mm F2.8

說要是沒用過好鏡頭,再去發表用什麼鏡頭都沒差的言論沒有說服力,那這好鏡頭不就來了~

BATIS135

醜話說在前,現在沒什麼時間拍照,買了新鏡頭也只能抽空到附近公園拍拍測試照,再加上上傳的圖床畫質也不好,得出的結論就是,照片可以看個感覺,但不用細究。

這其實不是我第一顆蔡司鏡頭。十幾年前曾經擁有過底片的contax T2,有幸拍了不少照片,甚至帶出國,可惜窮學生就是沒錢,後來還是賣了。那時還有一隻手機NOKIA N73,鏡頭也是主打蔡司,但想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蔡司。

直到去年,買了第一台全幅機SONY A7IV(玩攝影十幾年才終於…),同時入手 55mm f1.8 ZA,人生才算是又跟蔡司沾上了一點邊。但ZA鏡也被稱為索蔡,是SONY和蔡司合作開發的產品,蔡司提供技術支援,主要還是SONY設計製造,就被說也不能算真蔡司,於是買一顆真蔡司還是留在人生待辦事項清單尚未完成。

其實一直想要一隻真蔡司,但現在的蔡司一來也都是日本COSINA代工(被說是日蔡,不是真正過去有名的德蔡),而且鏡頭的分類在離開了攝影圈這麼久之後,一時之間還真的分不清楚,今年一時興起,認真查了一下資料,確定了現代蔡司有為了SONY全片幅無反相機推出兩個系列各五隻鏡頭,分別是自動對焦含高大上LED景深尺的BATIS系列,以及手動輕巧全金屬高質感的LOXIA系列。轉接當然也是選項,但作為第一次的蔡司,還是選擇了無需轉接的上述兩個系列。

這篇寫的是BATIS135,選這個焦段,一方面是與我手上的鏡頭沒有重複,另一方面也是圓一個學生時代無緣入手Canon 135L的夢。當時想買一個L鏡體驗高階鏡頭的魅力,但L鏡對學生而言價格又太高,135L是相對有可能性的選項,但Aps-C的機身搭配135的定焦,等效焦段來到216mm,不管怎麼說實用度都太低了,基於錢要花在刀口上的考量,最終還是放棄,也因此人生到目前為止在C家待了這麼多年,還從未擁有過一顆L鏡。這是題外話了。總之買135焦段的考量主要如上。

另外BATIS135是一顆APO鏡,APO意思是「對色差的高階校正」(請參考遲早要APO的,為什麼不一開始就APO?一文)基於對APO的莫名景仰,買下BATIS135的理由又多了一分。

來到最後才說到什麼是蔡味,這就玄學領域真的很難說清楚,就我自己的經驗,使用Contax T2的畫面顏色飽和立體感強,但聽說T3又是偏冷調,所以蔡司的藍與眾不同…等等各種說法。老實說除了T2我看得出來以外(但T2是底片相機,而且是隨身機非單眼),網路上看了再多的蔡司鏡頭照片,我都不覺得有什麼差別。

那我有了自己的蔡司之後呢?短暫時間的相處,總之我覺得顏色看不出來。畢竟冷暖只要白平衡稍微調整,差別就很大,到底怎麼說鏡頭顏色偏冷調或是暖調?至於立體感我覺得跟焦段光圈造成的景深差異比較有關係,空氣感之類的,待我多用一陣子再來說明。或許沒有拿完全相同光圈焦段的兩個鏡頭在同一時間上腳架拍攝做AB測試,真的很難看出分別吧。另外T*鍍膜據說可降低耀光、鬼影,實測跟夕陽對幹效果是很不錯。銳利度也沒什麼好挑剔。BATIS135光學素質應該是無庸置疑的好。

畢竟他這麼貴,光圈還只有2.8。😂

在〈71st Zeiss Batis 135mm F2.8〉中有 1 則留言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