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categorized

82nd 50mm

50mm的視角,總是被說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,沒有廣角的張力,又沒有望遠的壓縮感、凝聚力,不上不下的視角,有點雞肋,不好用。」

但是在我開始接觸單眼的時候,50mm的視角比較少聽到前面這樣的評語,更常聽到的反而是「最接近人眼視角、通用焦段、可攻可守、看起來舒服」等等更為正面的評語。50mm的鏡頭常被稱為標準鏡頭,簡稱標頭,可見在攝影的歷史中50mm還是有他的地位在。

下班時間,看起來很累…

印象中50mm似乎是因為製造難度較低、價格親民,在底片時代比較常被與機身搭配購買,普及的程度就像標準配備,所以才有標頭這個稱號?50mm在數位時代,一般人的經驗當中是比較少出現,不論是過去的傻瓜相機、現在的手機,幾乎很少會看到這個焦段了。所以與其說是標頭,不如說在現代會選用50mm的人反而是少數。

以上是我對50mm的淺薄的認知,沒有查什麼資料,就是依照自己的記憶以及印象描述。

對於50mm我個人還有一點嚮往,在早期全幅數位單眼還很貴的時候(現在也不便宜…),窮學生我只能買得起aps-c相機,我用的是Canon 450D,在C家,新手入門有一個想必所有人都認識的鏡頭,50mm f1.8,原因不外乎價格便宜,畫質堪用。質感極塑膠,相對的重量也極輕。當時總希望自己能有一台好的相機、一顆標準鏡頭,一機一鏡靠自己的構圖拍出好照片,而要達成這個目的,50mm號稱標準鏡頭,似乎就是那個機身蓋的不二人選。

無奈的是買得起的50mm全片幅鏡頭,在aps-c機身上等效已接近85mm,這樣的焦段已經難以作為一般日用的機身蓋了。而aps-c又沒有一顆換算等效剛好是50mm價錢又足夠平實的選擇,也因此對於50mm這個焦段總是聞名已久卻從未能好好去使用,對我而言算是一個陌生的焦段。

買了全片幅相機之後,能不用再把所有焦段乘上1.5或是1.6,買什麼焦段就是什麼焦段,可以完全發揮全片幅鏡頭的實力,對我來說也是圓了一個年輕時的夢想。

說陌生,卻也不是全然的陌生,在NikonFM2上我倒是有一顆50mm f1.4 AIS,也用這顆鏡頭搭配底片拍了不少照片,雖然如此,對於50mm總還是沒有那種非常順手、如魚得水的感覺。

這兩年因為前面所說對50mm的嚮往,陸續還是進了一些鏡頭。從SONY 55mm f1.8ZA到Voigrlander 50mm f2 APO-Lanthar、Zeiss Loxia 50mm f2,總共三個,其中兩個手動鏡,光圈也真的不大,我覺得是相對小眾的選擇,但畫質的話,每一個都很好,令人印象深刻。

這篇就想放一些50mm的照片。幾乎是Voigrlander 50mm f2 APO-Lanthar拍攝。我好喜歡這顆鏡頭。

雖然還是沒有對於50mm有多熟悉,但持續拿著拍照,總有一天可以習慣的吧。

禮拜一的早上,覺得自己腦袋還沒醒,怎麼寫,似乎也沒有感覺。就先這樣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