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財萬貫,日食不過三餐;廣廈千間,夜眠不過六尺。生活的滿足應該可以很簡單。
學生時代覺得生活不滿足,主要還是卡在金錢的問題,可支配的金錢太少,導致物質上的不滿足,雖然極簡生活主義也可以活得輕鬆而自在,但極簡主義者是「自願」成為極簡主義者,而不是被迫接受物質缺乏的現實。
如果以一般的角度來看,有足夠的金錢,可以買想買的東西,吃想吃的食物,去想去的地方,就會很快樂。簡單的道理人人都懂。但我漸漸發現,到了某個程度,跨過某個門檻之後,錢能買到的快樂似乎急遽的變少。小學時下課拿10元買的一瓶鋁箔包飲料能得到的快樂,似乎比我現在拿4萬元買一顆鏡頭還要來得多…有關快樂的感覺,在某個時點之後,金錢能造成的影響似乎變得非常有限。
至少我覺得,對現在的我來說,錢買不到太多快樂。比方說,我也會想要一台跑車,如果有人送我,或我自己買得起,大概拿到車的時候也會覺得開心。但在那之前,心裡就有點「無所謂、有也好沒有也好」的感覺,拿到的話,大概也只會覺得,「哦,還不錯~」以外,不會再起多少波瀾了。
回到開頭,有那麼多錢,每餐能吃的量也就那樣,能睡的空間也就一張床的大小,再多其實都是負擔,都是多餘,似乎沒什麼必要。我覺得豐富的物質生活帶來了便利性以及享受,但沒有帶來開心。擁有再多的東西,每個人一生能擁有的時間也不會變多。
極簡主義把人生專注在物質以外的事物上,或許更有機會讓人在特定事物投入,進入心流的狀態,得到成就感、滿足感,進而得到快樂,也說不定。
又或者快樂的感覺只是腦內化學物質分泌造成的感受,只是一種假象,用藥帶來的快樂(解放),與一般意義上的快樂,說不定,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…